无障碍系统
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协提案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对海口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92号提案的答复

宋延巍委员:

您提出关于《关于高质量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高水平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第392号提案)收悉。感谢对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生态环境部从 2017 年开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鼓励全国各地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据了解,2017年至 2021 年,全国共授牌命名 362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和 136 个两山基地;2017 年至 2021 年,海南省共成功创建2 个两山基地(白沙县和昌江县王下乡),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我市高度重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和两山基地的创建工作,印发实施了《海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专项规划(2019- 2025)》,并多次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两山基地,未能成功。

二、创建优势

(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优势

海口市龙华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免观澜湖免税城建成开业,龙华离岛免税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文旅消费增量提升,骑楼老街、钟楼光影秀,中共琼崖一大会址获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海口湾风景优美、海岸线保护与发展并重,万绿园独具热带海滨特色和生态风景园林特色。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件全部办结。52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率100%。新建和巩固提升文明生态村9个,新坡镇仁台村、仁里村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镇。海口市琼山区落户的牧原、新希望等7个生猪养殖项目建成后成为全市最大的生猪供应地。“三门坡荔枝”“琼山福稻”“海口火山”系列品牌走俏。红旗镇泮边村获评全国重点旅游村。持续巩固南渡江“清四乱”和城镇内河湖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南渡江龙塘段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全市排名第一。建设文明生态村64个,云龙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称号,大坡镇塔昌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二)两山基地创建优势

演丰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且具有世界地质奇观的“海底村庄”。演丰镇依托红树林、海底村等自然资源优势和文明生态村、绿色慢行通道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创建文明生态镇”目标,按照“区片联动”总体思路,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力推进,努力探索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演丰模式”,取得显著效果。全镇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庄197个。其中省级文明生态村4个,市级文明生态村10个,区级文明生态村20个,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休闲基地”“海南十大文化名镇”“中国生态文明名镇”。石山镇是全国重点镇、海南省十大文化名镇之——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海南省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雷世界地质公园和美安科技新城坐落镇域内,是海口经济核心辐射带上的中轴枢。20184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石山镇施茶村石斛园时作出重点讲话:“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总书记的嘱托为施茶村指明了方向,做强做大石斛产业链,利用石山农业互联网小镇先天优势,将石斛鲜条、石山黑豆、火山口咖啡等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创新了农业发展大格局,打造农产品金招牌。

三、创建措施

(一)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创建,必须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应强化饮用水水源和重要江河湖库水质保护,狠抓重污染河流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确保空气质量全面稳定达标并持续向好。大力推进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新一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环保产业技术革新。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业产业、特色种养业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资产收益。

(三)深入凝练地方特色。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创建必须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例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是省级文明生态村和五星级美丽乡村,2018年荣获“中国幸福村”,石山镇施茶村的石斛产业链、石山农业互联网小镇先天优势,创新了农业发展大格局,打造农产品金招牌。美兰区演丰镇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生态镇”目标,努力探索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演丰模式”,全镇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庄197个。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演丰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开辟沿海渔村、出海垂钓、农家乐等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地方特色。大力传承弘扬和积极打造独具“演丰模式”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我市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

(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生态环境严密法治制度。明晰矿产、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占有权与使用权,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和监管。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主体,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推进确权登记法治化。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加快制订或修订相关单行法,鼓励地方加快推进制定相关配套管理措施。

(五)创新环境管理机制与长效考核机制。建立环境决策会议的信息公开、听证会制度以及专家协助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标准,优化区域环境资源配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统筹合作,统筹信息互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绿色GDP”考核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有效监管与责任追究。

四、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在“两山”基地转化路径探索工作的同时我市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环境整治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按照市文件精神指示,全面开展创文创卫工作,积极推进空气、水、土壤环境专项治理,稳步推进禁塑工作,根据国家集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构筑绿水青山,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绿色富民惠民、推动“两山”转化,不断完善相关创新体制机制,长效保障“两山”转化。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

在“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中,必然也将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建立相关机制体制,进行积极应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群众认识不足、不能做到及时的积极配合,会导致“两山”基地建设工作进度的延误;其次对绿色发展的内涵未能充分认识,使“两山”基地的建设推广受到阻碍;再由于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建成创新体制机制,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在弘扬“两山”文化方面,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形式单一,导致无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两山”文化,所以应积极的输入不同元素的文化内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水平。

(三)凝练总结已有的典型案例。

202111月,海口演丰镇演丰东村上榜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演丰镇演东村委会下辖的瑶城老村,曾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有人问津的“空壳村”。该村通过引进海南知名国企,落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企共建盘活闲置民居。瑶城村被海南省旅文厅授予五椰级乡村旅游点称号,成为江东新区名副其实的网红“田园会客厅”。盘活资源,用好社会资本,是演东村推进产业振兴的关键词。演东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挥乡贤的桥梁作用,突出生态环境、侨乡和红色村庄等优势,引进企业,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打造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演丰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生态镇”目标,按照“区片联创”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力推进,努力探索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演丰模式”,不断把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掀起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热潮,效果显著。这些努力,都在“两山”转化方面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地方特色的实践案例。

五、下一步工作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根据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建设创建流程,按照“政府主导,各区落实,全民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海口地域特色的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按照“有序推进、加强监管”的运作模式开展具体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创建,为实现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在进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出总体目标与建设方向,并规划好每一个阶段所需要达到的任务要求;以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合理安排工作,积极推进全面工作的落实。

(三)合理制定,逐步实施。在对未来三年甚至五年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仅需要有一个总体的要求与标准,更需要合理制定出各项工作实施,有序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每阶段的工作,做到逐步推进,使工作进度合理且获取实效。

(四)坚持共享,追求时效。要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获取的宝贵经验进行即时共享,才能使工作占取时间上的优势;同时做到格式化标准化,以保证建立生态文明长效机制。

(五)加强管控,守住绿水青山。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是加强自然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法则;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加强对生态空间的管控,有利于探索“两山”的合理转化模式,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积极推进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在保护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守住绿水青山。

(六)提高能力,增值资本。以政府为主导,各个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要求标准,确保各项工作的如期进行;要杜绝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采与严重挖掘,积极挖掘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产品,增强其产出与供给能力,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保障自然资本的保值增值。

(七)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两山”实践基地建设是铁腕治理卫生环境打赢生态文明保卫战的重要工作,也是环保督察反馈的重点整改工作任务;因此全市职能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出发点,积极建设“绿色、和谐、高端、宜居”的人居环境,即在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谐人居模式,加速对“两山”建设的转变。

(八)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惠民富民。要对破坏生态文明所带来的对人居生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严重危害以及建立“两山”基地所带来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的福祉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自觉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具有海口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积极推进绿色惠民,和谐富民。

(九)探索转化路径,形成特色转化模式。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探索长效保障机制,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符合当地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模式,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宝贵经验以及吸取教训,以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逐步形成特色转化模式,实现成功转型。

口市生态环境局

2022617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