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系统
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人大建议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82号意见答复的函

欧英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第8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海口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理念,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工作情况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严格环境准入,把好审批关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发布“三线一单”实施意见。全市按照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划分为150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差异化管理。二是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化项目环评手续,将17大类80小类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要求的重点园区项目实行环评承诺备案制。制定《海口市生态环境局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自2018年第二季度至今,共出动百余人次对179家次重点监管企业和三甲医院进行抽签检查,完成率100%。2021年至今,互联网+监管平台共录入监管检查行为案件共计159件,均未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建立完善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在海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公开社会广泛关注的污染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信息,在“椰城市民云”APP上开通空气质量板块,公开全市AQI指数、空气质量最近24小时变化、环境违法案件、环评审批公示等信息,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12345海口市民服务联动智慧平台的联勤联动作用,主动及时解决生态环保办件。

  (二)推进城镇内河湖治理

  一是采取“PPP+EPC+跟踪审计+全程监管”的模式。我市以美舍河为突破口,继而将建成区水质不达标的水体32条河(湖)水体全部纳入治理范围,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全流域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同时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排水系统的谋划、布局、建设和运行管理,不断完善市政排水设施,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基础设施保障。2019年6月,我市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央给予4亿元的支持;2020年1月,环保部在官网上推介美舍河水体治理成功案例,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授予海口市鸭尾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优秀示范工程称号。二是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截至目前,山内溪水质提标、金牛湖雨污水调蓄池等工程已完工,河口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技改项目主体基本完工,白水塘治理于今年3月启动治理项目并按计划运行;影响福创溪水质的“两河”及江东新区路网项目已基本完工;今年3、4、6月,福创溪水质达标(双月监测)。同时,各区政府加强了对治水企业城镇内河湖运维监管及水岸保洁工作,严格按照“五个一”目标责任机制、“三色”过程管控机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清污分流项目建设。

  (三)治理乱偷乱排滥排行为

  近年来,我市集中对市区河湖、临河沿线周边的商户、用户和住户进行摸底排查;对河湖周边畜禽、瓜菜等种养养殖户,有针对性的进行关停或搬迁。针对直排、偷排、乱排等现象,通过教育和指导改正、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停业堵管改道,并补办临时排水许可证、对造成污染行为严重的违法问题给予行政处罚等整改措施,让其按照水部门的要求和帮助下整改到位。2018年至今,共处理转办件39宗,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0份,立案查处5宗,罚款319000元。

  (四)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

  一是优化责任体系。建立“以住建局为主抓,交通、水务、资规、园林绿化、市政管理等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作”的责任版图。2019年起,先后出台《海口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海口市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施工扬尘治理长效机制。二是突出重点管控。将全市在建工地管理源头信息上图入库,并接入工地的视频监控、共享省住建厅的扬尘噪音信息化监控系统,根据“6个100%”抑尘防治措施,加强管控,定期进行排查。根据处于基坑开挖、土方回填作业阶段,及室外道路建设、管线敷设、园林绿化等工程收尾阶段易产生施工扬尘的特点,将处于头或尾两个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纳入重点管控范围,实行差别化监管,加大监督巡查频次和力度。目前全市在建工地515个,其中需进行视频监控的378个工地已全部安装了扬尘噪音远程视频监控设施。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实行情节较轻的教育劝导,对屡教不改的严管重罚巡查整治。2018年至今,共立案处罚工地扬尘案件811宗,罚款2749800元。

  (五)严控噪声污染

  成立专业队伍,分早中晚三个班次加强对辖区内噪音的巡查整治力度,重点对超时施工产生的工地噪音进行查处和集中整治,2018年至今,共立案处罚工地超时施工223宗,罚款1338450元。同时,在每年中高考等重点时期,加强做好噪声防治巡查工作。今年1月,我市召开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会议,通过核查夜间施工审批卷宗,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申报材料,提高特殊时段施工作业许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结合环境污染防治“测管联动”,全市已建成29个噪声自动监测站,为数据研判预警管理和及时查处提供有效支撑。

  (六)治理城市内涝

  一是重点改造历年积水点。近年来,我市对积水较严重的5个积水点采取了工程措施进行改造,有力缓解了丘海大道海瑞桥、滨涯路农垦中学等5个路段的逢雨必积问题。随着城市排水设施不断完善,如渡海路、城西路南航司令部等路段的雨天严重积水现象已基本消除。同时编制了《雨天排水工作手册(试行)》《防汛排涝应急预案》。今年6月,已完成《海口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海口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按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编制并印发实施。二是有效改造市管道路积水点。截至目前,由于水系占压、管网建设标准低、断面小、风暴潮顶托等原因,我市中心城区市管20米以上道路有南海大道药谷段积水点、琼山大道积水点、红城湖路积水点等共16个易涝积水点,其中,已有南海大道药谷段等3个易涝点完成改造,长滨路(五源河体育馆段)等3个易涝点列入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竣工一批”,滨海大道海口港段等4个易涝点列入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一批”,滨海西路南港码头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十四五”规划“储备一批”中,永万路国科园段等6个易涝点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中,将极大的缓解我市雨季汛期内涝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工地扬尘治理需持续发力。存在部分工地没有规范落实施工扬尘防治“六个100%”,还存在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未运行、物料堆放未覆盖、场内主要施工道路未硬化、拆迁工地未进行湿法作业等问题。渣土车出场未进行清洗,车厢未密闭遮盖,建筑垃圾沿途抛撒、遗漏。

  (二)内涝受客观影响压力较大。作为典型的热带濒海沿江城市,常年受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年降雨量大,道路地势低洼,海潮顶托明显。且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存在人为占压、填埋、堵塞行洪排涝通道的情况,市政排水设施建设部分滞后,难以满足现状与未来排水(雨水)防涝要求。

  三、下步打算

  (一)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划时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生态、水、大气、土壤、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控要求,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准入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严格依法依规开展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证核发等环保审批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二)持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水环境整治,对不达标水体根据问题成因分类施策,继续推进城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进一步夯实河湖长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城镇内河(湖)运维监管;建立并完善河湖运维考核机制,倒逼企业严格履约。

  (三)制定《海口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控标准》,明确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各类工程的扬尘污染控制标准,对建筑工地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开展工地扬尘污染整治,实行零容忍,严管重罚;继续加大对在建工地噪音排查力度,建立排查项目问题及处理情况台账,跟踪督查指导,确保整改到位。

  (四)编制完善《海口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和《海口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等内容,全面开展城市内涝体检和应急演练。围绕现状积水点及易涝区域进行精准排查,建立基础台账,分批分次实施积水点改造。进一步完善市各职能部门、水体治理企业、各区政府及市政设施管养等单位的联动调动预警工作机制,提高联动联防效率,实时共享气象和道路积水信息,与交警、市政、交通广播电台和12345等紧密联系,及时发布并持续更新雨天道路排水和路段积水信息,引导群众主动避险,主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内涝问题,消除不良影响。

  (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阵地建设,加大普法力度,开展对偷排、乱排、滥排等行为的法制教育宣传,使相关企事业单位、工商个体户和群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提高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7月22日
 

(联系人:姚瑶,联系电话:0898-68704932)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